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交流和发展,暑假期间,美术与设计学院赴阜阳市颍州区开展探索非遗剪纸文化专题实践活动。
6月22日,社会实践第一站来到了阜阳市残疾人联合会,葛庭友老师向这些特殊聋哑学生和实践团队细心讲解了猴子摘桃的剪纸步骤并详述了其背后的寓意,带领同学们剪出了生动灵活的猴子摘桃剪纸。后期,我们来到了位于阜阳师范大学清河校区的顺昌剪纸公司葛庭友老师剪纸工作室,团队成员对葛庭友老师关于与民间剪纸艺术的渊源、阜阳剪纸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传承与创新阜阳剪纸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葛老师说明了培养高素质剪纸人才与弘扬剪纸文化的重要性,讲述了在剪纸道路中的不懈追求及为弘扬民间文化的积极努力。
6月23-25日,社会实践团队陆续拜访了传承人刘艳梅老师、林玉荣老师工作室和张艳工作室以及参观学习了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采访过程中认识到剪刀并不是一件生冷的工具,他们把爱融于纸与剪刀,将阜阳剪纸的淳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剪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剪纸的灵感取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剪出来的作品不是机械的工艺品,而且充满生命的艺术品。观看老师们演绎剪纸的过程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深感阜阳剪纸的魅力,他们的作品与传承意识处处展现了阜阳剪纸非遗文化与新时代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了一代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6月26-28日,实践后期团队进行了阜阳剪纸的宣传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的宣传方式,了解阜阳剪纸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对于传承人了解情况、发展意见等。通过几天的调研认识到阜阳剪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为阜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出一份力。
通过此次实践,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解了阜阳剪纸的历史、特色以及发展历程与状况,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人的坚持与坚守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非凡匠心。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对阜阳剪纸的宣传工作,呼吁更多的青年人关注、传承与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初审:王长城 通讯员:潘宏 审核: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