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7月4日,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梅铺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非遗美育进社区 青春实践润童心”为主题,结合专业优势,把滁州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色美育课程融入安全教育、科普教育。
凤画美育润童心。实践团队开设“妙笔绘凤画”课程,志愿者讲解滁州凤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指导创作凤凰图案。在“巧手制花鼓”课上,志愿者通过模型解析花鼓结构、阐释凤凰图案(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及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引导孩子们装饰花鼓。“水墨蕴樱桃”课程以齐白石画作为范例,教授毛笔运用技巧,让孩子们体验水墨晕染之趣,点染出生动的樱桃作品。
红歌童谣颂华年。音乐课堂从基础音符教起,带领孩子们学唱《欢乐颂》,歌声逐渐从生涩走向整齐。结合“七一”重要时间节点,志愿者教授《歌唱祖国》《红星闪闪》《国旗国旗真美丽》等经典红歌,并讲解“红星”的象征意义。孩子们热情参与,积极献唱,课堂气氛热烈。此外,团队还编排了《上学歌》《我是小小粉刷匠》等童谣律动,在欢快的节奏中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
绿签护苗伴成长。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趣味问答和案例分析,生动讲授识别盗版非法出版物、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等知识,有效提升儿童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深入阐释“绿书签行动”内涵后,引导孩子们围绕“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等主题,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个性化创意书签。这些充满童趣的“绿书签”将成为孩子们健康阅读的伙伴和传承文化理念的载体。
安全守护伴“童”行。安全教育是活动重点。志愿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自编《防性侵儿歌》,配合动作演示,教会孩子们认识并保护身体隐私部位。在“‘绘’说防溺水安全”课中,讲解警示标志识别、危险水域判断及自救知识,并指导孩子们运用石英砂创作防溺水主题沙画。“健康饮食记心间”课程则利用绘本,教导识别健康食品,了解霉变、发芽食物的危害,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AI智绘童真笑颜。创新引入AI技术辅助创作,为每位孩子智能生成专属卡通形象参考图。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对照图片观察自身特征,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色彩知识,专注地拿起画笔创作展现个性的自画像,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魅力与乐趣。
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我院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为社区儿童带去了丰富的知识、欢乐的体验和实用的安全意识,也切身体会到运用所学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价值。